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话语之一。本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除了需关注经济、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还需关注建设过程中的软性内容,如语言、文化等。语言是国与国之间互通的桥梁和纽带,文化是背景,二者直接影响沟通效果。“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保持高度的语言文化敏感性,顾及不周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对“一带一路”的误读,进而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国家外语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外语人才及其多元知识结构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鉴于此,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尤其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处理好外语能力建设与外语战略规划的关系
要在战略高度处理外语能力建设与战略规划的关系。国家的外语能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可以使用的外语语种的多少,二是使用这些外语的效力。“9·11”之后,美国意识到国家外语能力会对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开始把国家外语能力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国家外语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中国国内学者也开始讨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问题,主要涉及语言战略、语言规划、国家语言能力、国家外语能力等不同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各个环节的实施都要以语言沟通为基础,语言相通成为其他相通的前提条件,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需要从战略角度来规划“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外语能力。由于“一带一路”涉及国家较多,涉及语言较多,文化文明多样,从战略角度来规划“一带一路”所需的国家外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纵观“一带一路”的走向,西亚、中亚、中东、中东欧、西欧、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基本涵盖了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最突出的地区。有些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政局不稳;有些国家语言与文化特色鲜明;有些国家宗教错综复杂;各国发展程度和基本国情也差异巨大。国家在战略层面需要清楚“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哪一类外语人才、涉及哪些语种、需要哪些层次的外语人才。因此,国家外语能力建设需要首先对各语种的需求进行调研,统计不同语种、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大致需求量,在相关部门统筹安排下,认真论证、规划。根据最近出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一带一路”涉及64个国家、60多个主要官方语言和民族语言,而我国目前尚未有高校开设的语种有18种,只有1所学校开设的语言有20种,这两个数据加起来占全部语种的三分之二。而实际上,这种统计也不准确,“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开放包容,涉及国家的数量也不固定,将来可能会更多。要论证是否可能或是有必要在短时间内把这60多种语言全部补齐。相关部门需要从国家层面规划,在沿线涉及的60多种语言中,哪些语种属于关键性语种,哪些是次关键语种,哪些属于迫切语种。这样语言院校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既着眼当前,也兼顾未来的原则,保质保量有序推进。
外语能力建设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分清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在“一带一路”外语能力建设中要分清层次,专业培养与急训相结合,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国别、重点语种。除了通用的英语之外,其他非通用语如果是亟需的,就需要采取灵活的培养模式,如直接选送在校的英语或其他通用语种学生集中、强化培训。不是特别亟需的可以在国内以相对传统的培养方式来按部就班培养。进行战略规划还可以避免国内院校一拥而上。近几年,国家重视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一些办学水平不高的学校也开始盲目设置一些非通用语种专业。也许几年之后就会出现部分语种人才培养过剩,培养不精、语种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有些学者建议针对一些非通用语人才,可以订单式培养,不适合全面铺开。
处理好一般外语人才与高端外语人才培养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需要培养哪种层次的外语人才。外语人才培养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在交往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带一路”外语能力建设要首先满足基本交际需求。语言最基本的作用是作为一种简单的交流工具,满足日常交际需要,此类功能对语言的质量要求并不很高。就英语而言,可能外语院校一般一二年级的学生就能够做到。“一带一路”建设确实需要大批这样的人,可以用对方国家的语言进行基本交流,满足日常工作的简单需要。例如,在基建、抢险救灾、远洋护航等场合,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基本的交流能力,这种交流不仅会涉及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还会涉及相关地区通用语言,甚至是地方土语。
“一带一路”外语能力建设同时也要关注高层次外语人才培养,即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中国声音、扩大中国话语权的外语人才。王逸舟教授在《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中专门介绍“傅莹方式”对软化和改变当地的反华声音和态度所产生的效果。“一带一路”建设同样需要培养高端外语人才,不但要能够在当地媒体发声,还要有效发声。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倡议,只有让相关国家正确理解,认同和接受中国的主张和做法,了解“一带一路”的愿景,它们才会愿意合作。而让其他国家完全理解其原则、内涵和建设方针需要中国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和宣介。而如果能有效地使用当地的语言,就更容易达到宣介效果。曼德拉曾经说过,“若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交谈,你的话能进入他的大脑,若你用他自己的语言和他交谈,你的话能进入他的心灵”。我们不仅需要通过语言去呈现和传递信息,还需要通过语言来影响和建构人们的思想,塑造对中国的认知,提升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建设虽然可以用英语等作为通用语,但是使用当地的母语与使用英语相比更容易交心。“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在语言、文化、国情、历史、宗教、生态等方面与中国不同,与中国的亲疏关系也不同,有些国家和地区还经常伴有其他大国的博弈。因此,在与这些国家互动时,中国需要提前有针对性地语言介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当地语言有效发声,使各国理解“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内涵,减少它们对中国的误解与误读,真正提高中国的话语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鉴于此,要培养既熟悉中国国情、主张和政策,又精通当地语言、文化、政治、历史等的高层次外语人才。
处理好外语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体现,“一带一路”外语能力建设要处理好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关系。我们经常说语言背后是有内容的。学习英语的人在首次去英语国家时,也经常会碰到一些文化鸿沟。实际上,人们了解英美文化的途径相对较多,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媒体等多种方式了解,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很多是非通用语,文化也不像英美文化那样为中国人所熟悉,因此,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当地的文化、民情、国情尤为重要。
文化相通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在这五通当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而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夯实同沿线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如果说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硬支撑,文化交流则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软助力。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情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需要具备足够的文化敏感性,否则在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尤其是涉及宗教、民族、民俗等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各种误解。此外,有些学者已经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难免会碰到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比如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人道救援、水资源安全、环境生态问题等,这些问题很多都与文化相关,有时甚至比传统安全更加敏感。有效的语言表达和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将在化解和避免以上这些敏感问题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处理好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关系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因此外语能力建设需要处理好外语与其他专业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涉及的国家多,涉及的行业也多,而很多都是专业领域。“一带一路”建设主要集中在五大主题,分别是“通路通航”主题、“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能源建设”主题、“通商文化”主题、“信息产业”主题。这五大主题涵盖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装备制造业、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石油管道建设、电站建设、电力设备、商贸、旅游文化等多个产业。无疑,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基本外语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无论是专业人才培养还是外语人才培养都要外语和专业兼顾。
各外语院校在进行外语能力建设和外语人才培养时,需将外语专业与各自优势学科结合起来,在不削弱外语专业人文特性、不降低学生人文素养、不影响语言水准的同时,按照外语加专业、外语加辅修、外语加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语言主导、专业渗透、方向交叉的原则,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简言之,虽然没有必要把学习外语的学生培养到具备其他行业的专业水平,但是可以在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具备这些行业的一些基础专业知识。在设置培养方案时,可根据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传统有意识地开设一些相关课程,或是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使学生在涉及专业知识时不是从零开始。
其次,需要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众所周知,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短,在大多数院校,学生入学后仍有一定数量的外语课,主要以英语课为主。很多学生应试不存在问题,但是真正在实践中需要听、说时就很难满足交流需要。有些院校在学生通过四级或是六级之后就不再开设英语课。这造成学生毕业之后在需要真正使用外语交流时存在障碍。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要兼顾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基本交际能力,使外语运用能力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这样,在一些工作场合专业人员可以实现基本的外语交流,而不必时时依赖翻译。
“一带一路”外语能力建设从短期看会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质量,而从长远来看会直接影响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如果把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来审视,就需要对国家外语能力建设和外语人才培养进行认真规划、严肃论证,使针对“一带一路”的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有序展开,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才能真正为国家所用。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学校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 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电话:0575-88349596,邮箱:zgb@yxc.cn
Copyright (C) 2016 XX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