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信息月报
审核项目四:培养过程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改革。
要素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含四个要点: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情况;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的程度”;考试(考核)的管理与考试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学校是否对每门课程都制定了课程大纲,并能够严格执行,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要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做到科研服务于教学。要重视备课、讲授、讨论、作业、答疑、考试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落实高教三十条提出的推进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应重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评价,充分发挥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要素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含三个要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学校是否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和相关的课程保持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关系。
实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考察实验教学时应关注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是否足额开出,应关注每组实验人数,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关注实验室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
实习实训主要是考察学校能否与业界密切合作并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习和实训经费是否有保障,新增教学经费是否首先投入到实践教学,釆取什么措施保障实习实训时间,效果如何等。这里强调实习实训不仅要有时间保障,还要科学制订实习实训方案,要有胜任的指导人员,要改革效果考核方法。
社会实践主要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有组织的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培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采取有效地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效果。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是指不同类型学校或专业在毕业前结合专业教育能力所进行的类似于毕业设计的综合教育环节,如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评价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主要看三点:一是选题,选题性质、难度、份量是否体现综合训练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结合专业实际。二是过程管理,主要看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是否适当,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是否有过程管理和监控措施。三是看成果是否规范,主要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等。
要素3.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含三个要点: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学生国内外访学情况。
第二课堂是指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主要教学环节以外的其他教育教学环节。学校建立并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支持各种类型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是否注重建设美丽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和激励;是否充分利用学科和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环境,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否釆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否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跨校和跨文化学习交流的机会等等。考察第二课堂的效果主要看内容是否丰富多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看学生参与面是否广泛。学生评价应该是检验效果的主要依据。这里不仅看学校整体情况,也应关注各二级院系发挥的作用。
要素4.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含两个要点: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保障措施;教学改革的示范性与应用性。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研究。学校是否形成了符合学校要求的目标清晰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予以落实。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将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将教学改革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教学改革与研究变成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学校是否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能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当前应特别关注学校对《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的精神落实情况,关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参与面。
审核项目五:学生发展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招生及生源情况;学生指导与服务;学风与学习效果;就业与发展。
要素1.招生及生源情况
招生及生源情况含三个要点:学校总体生源状况;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学校提高生源质量的措施及成效。
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生源质量是培养质量的起点。生源数量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学校是否高度重视招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考生,提高生源质量。录取线、报到率、第一志愿报考率等方面能反映生源情况。
要素2.学生指导与服务
学生指导与服务含三个要点: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优质的指导和服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校是否关心每个学生,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按国家规定配备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关爱学生,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机制。学生服务还应考察学生学习指导、专业选择、课程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特困生资助等服务机构与服务质量,了解学生的满意程度;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等方面。
要素3.学风与学习效果
学风与学习效果含三个要点: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学风是学校学生群体或个人在对知识、能力的渴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稳定性的治学态度、学习方法和行为,是学生内在学习态度和外在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学风可以在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自习、毕业论文(设计)、考风考纪等环节体现出来。学校应有规章制度、组织保障等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形成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环境和氛围。特别应关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怎么调动的,这是检验政策与措施的主要依据。
学习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体现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德”主要体现在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德育教育应重点强调其针对性和时效性,其中,学生评价是检验效果的重要依据。“智”主要体现在学业成绩上,主要应由培养方案来检验,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评价应该是根本依据。此外,学业成绩还可以通过考察试卷水平、论文质量、实践环节、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就业岗位等方面反映出来。“体”,根据《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85%,学生身心健康。注意,体育教育方式可因校制宜,形式多样。“美”主要看学校是否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美育应关注受益面和学生反映。
学校是否能够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感受,建立了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评价机制,以此作为推动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素4.就业与发展
就业与发展含三个要点: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毕业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情况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窗口。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被社会的认可度。学校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推动就业工作,就业率、就业质量如何。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友或用人部门的跟踪、反馈机制。就业率可统一规定为初次就业率(8月31日)。就业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一是通过毕业生就业方式,了解岗位分布、就业面向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如何(专业对口);三是就业岗位适应性与发展杌遇如何(3-S年后状况);四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
审核项目六:质量保障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利用;质量改进。
要素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含四个要点:质量标准建设;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学校以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与教学质量有关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教学和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釆取不同模式,但以下共同规律在考察时应予以注意。一是学校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二是提供了相应的人、财、物条件保障;二是有完善的组织保障机构;四是是否开展了自我评估,及时收集教学信息;五是是否能及时反馈信息,调节改进工作。
考察此要素时,首先关注学校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考试考核等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其次,学校是否有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有数额充足、结构合理的质量管理队伍。第三,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要素2.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含两个要点: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质量监控是质量保障体系最重要内容之一。考察此要素时主要关注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实施了有效监控;是否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督导队伍,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制度;是否定期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了自我评估,包括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学校二级学院(系)等。特别应注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注重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注意,学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不代表执行到位,要让二级院系和每一位教师周知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另外,规范管理只能保障基本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质量,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内在教书育人积极性才能提高质量。因此,规章制度建设不仅包括规范管理制度,还应特别关注激励机制的制度建设。
要素3.质量信息及利用
质量信息及利用含三个要点: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及反馈,是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并能够定期更新教学状态信息;是否把常态监控的信息和自我评估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机构与相关教师,促进其及时改进工作。目前,应注意教
育部高教司2012年发布的以下25项核心数据,这些核心数据应体现在本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中,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与评价。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 2.教师数量及结构 |
3.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 4.生师比 |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7.生均图书 | 8.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 |
9.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 | 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
15.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
17.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 | 18.教授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
19.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 20.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
21.应届本科生就业率 | 22.体质测试达标率 |
23.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 2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
25.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
要素4.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含两个要点: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质量改进是针对目前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质量的目的。缺少质量改进这个环节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考察此要素时,重点看学校是否有组织机构负责质量监控,推动改进工作;是否有政策和经费保障质量;是否有推进质量改进的合适途径和有效方法,使改进工作得以落实。
使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完整有效地运
行,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特色及自选项目
设定特色及自选项目体现了审核评估的开放性,体现了审核评估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分类指导,鼓励高校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学校可在上述六个审核评估项目之外,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可自行选择(也可不选)特色鲜明的项目或在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中成效显著的项目作为补充审核内容。特色及自选项目应详细说明学校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怎样等。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审核评估网站)
学校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 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电话:0575-88349596,邮箱:zgb@yxc.cn
Copyright (C) 2016 XX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