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信息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北外老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聚焦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学术研究和对外传播能力,努力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
服务国家需求,完善多语种专业布局。积极对接国家对外开放需要,开设101种外国语,基本实现与中国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实施“101工程”,支持非通用语种专业发展,一体化推进语种、教材、辞书、语料库、国内外实践基地、文献资源等建设。建成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非通用语建设基地;针对小语种和南亚、西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语言,重点加强与对象国政府机构、学术机构交流合作,实施非通用语师资研究生计划、青年教师转语种培养计划和非通用语种人才聘用特区计划等,培养22个语种的师资研究生。持续推动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融合发展,开设一批外语加商学、法学、新闻学、外交学等学科的复合专业,支持区域国别研究、比较文明与跨文化研究、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等交叉学科建设,3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聚焦重点领域,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版“三进”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因式”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一带一路”外语专业本科综合评价招生,加强跨学科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外语专业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和非外语专业复合型多语种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开设非通用语复合法学实验班、多语种国际传播实验班等。成立国际组织学院,推进国际组织胜任力发展中心建设,加强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建设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培养熟悉国情和国际传播规则的多语种、全媒体、跨文化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探索开展校际联合培养,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开展涉外法治人才跨校培养,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培养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人才和国际新闻传播多语种人才。持续开展“多语言服务”“国际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学生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重要活动中提供语言服务,引导学生在高层次“练兵场”上提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
发挥智库作用,开展国际化科研服务。依托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整合41个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和中心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学术研究支持,发布《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英国发展报告》等区域国别发展报告。建设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智库,围绕全球治理、经济开放和智能创新等重点,以多语种资料和应用计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基础,发布国际组织影响力指数、国家语言能力指数、全球智能创新指数等系列指数,服务和支持参与全球治理。建设中国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推出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中外文学文化学术译作等成果。建设包含英、俄、法、德、葡、西、阿等多语种的国际期刊方阵,出版各类学术期刊(集刊)28种,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多渠道对外传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承担“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重大项目,出版系列图书并向28个国家和地区输出32个语种版权,其中70%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完成《论语》等11部典籍多语种翻译,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举办“世界儒学论坛”,创建世界汉学家数据库,出版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中华学术文库等系列丛书。编辑出版《多语种讲中国》系列读本,让世界全面客观认识发展中的中国。承办23所海外孔子学院,发起成立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加强中印尼、中德、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搭建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国际化平台。策划出版“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图书,举办“一带一路”教育对话分论坛等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与《求是》杂志社、中国日报社开展战略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来源:教育部简报〔2021〕第49期)
学校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 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电话:0575-88349596,邮箱:zgb@yxc.cn
Copyright (C) 2016 XX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